书法家走进民办博物馆——一段书法与陶瓷对话耐人寻味
仰韶彩陶聚金水,北朝净瓶伴嵩山。3月24日,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博鳌书画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及童式书法创始人童心田一行走进郑州聚瓷博物馆,就郑州推进博物馆群建设、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情况进行调研考察。
调研中,童心田一行参观了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目前该馆的新提升完成的基本陈列《北朝瓷鉴》,主要展览的是馆藏的北朝尤其是相州窑陶瓷器物,从器型、制作工艺、施釉特点、装饰方法等不同角度,解析北朝相州窑陶瓷的特点,传播北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通过这些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及艺术价值兼具的展品,让观众看到当时的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及人们生活状态。
“陶瓷技艺和书法艺术在文化上同源。”童心田一行认真观看着每一件藏品,深有感触地说,陶瓷技艺和书法艺术都是传统文化瑰宝,在文化上同源,在发展中有互鉴,两者都体现当时的共同的时代特征。他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及与之相应的行书、草书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纸张代替简帛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毛笔在纸张上书写更为便捷自由,这为书家展示书写技艺提供了更有利的物质条件,使楷、行、草的逐渐发展成熟,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大书法家,也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北朝刻石碑,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史上的重要贡献。”他说,看了这些当时陶瓷作品,对书法艺术的“魏晋风骨”有了更深的认识。
据郑州聚瓷博物馆馆长介绍:该博物馆于2019年2月正式成立。主要收藏、修复、展示陶瓷器物、标本,建馆宗旨是保护陶瓷器物、展示陶瓷文明,传承陶瓷文化,弘扬陶瓷技艺。现收藏器物、标本20000余件,备案注册的藏品数近800件件,藏品时间跨度从仰韶时期到民国时期。其中备案注册的藏品中,珍贵文物50%以上,所有的文物品相都较为完整。并且坚持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
参观展览之后,童心田一行又参观的该馆的外部环境。郑州聚瓷博物馆位于金水河畔,这里曲径通幽,花木扶疏,有雕窗镂瓦,曲院回廊。春有繁花似锦,蜂忙蝶绕;夏有杨柳依依,绿草茵茵;秋有茂林修竹,虫鸣啾啾;冬有白雪点染,似童话世界。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好环境配上好用处。”童心田等人称赞说:“这么好的环境,是设立博物馆最好的地方。既让公共空间为公众服务,也增加了城市休闲场所的文化内涵,无形中给群众提供了免费文化大餐。”
看到童心田主席对陈列的馆藏瓷器逐个驻足观看,该馆馆长满怀深情地说:“一直以来,我馆文物馆藏人对于瓷器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这种情怀对于瓷器的喜爱已经融化在了我们的基因里。”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己经会制造和使用瓷器。它不只作为日用具存在我们的生活里,它已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随后,童心田为郑州聚瓷博物馆题赠馆名,并与该博物馆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座谈。交流座谈中,随行参观童式书法爱好者一致感到,郑州聚瓷博物馆建成已有三年,这里不乏人气,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这充分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非常想来博物馆参观学习,认识更多的历史,看看古时候怎么演变的。
“民众身边的博物馆,给城市了增添更多的魅力。”看到大家纷纷为民办博物馆未来出路献计献策。童心田动情地说:“如何让民间收藏‘活起来’,让社会共享收藏品最现实的方法就是建设民间博物馆。如今,郑州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新建了一大批文化创意园区,但也存在产业园闲置的情况。不妨以合适方式将民办博物馆建设融入其中,让更多社会公众近距离感受民间藏品的魅力。”
据了解,目前郑州探路民办博物馆建设的路径已愈发清晰。郑州市将通过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的文物与历史收藏价值的藏品共同为郑州博物馆群建设献出一片爱心。(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韩枫桦)